为您提供一对一的落户政策咨询服务!

落户咨询通二维码

专访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:引进人才是大湾区建设的长期战略

栏目:上海落户资讯 人气:0 发布日期:2023-06-28 来源:网络

专访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:引进人才是大湾区建设的长期战略

(专访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:引进人才是大湾区建设的长期战略)

落户咨询二维码  

 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。图/新京报许骁制图

  2019年2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(下称《纲要》)提出,“到2022年,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,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,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……”

  2022年,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就的第一个检视年。《纲要》的发布对粤港澳三地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?大湾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?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——粤港澳三地的高校是如何参与建设的?新京智库为此推出“粤港澳知名高校校长访谈”系列报道。

  本文专访了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。澳门大学是澳门唯一一所国际化综合性公立大学,创立于1981年。澳门大学在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01-250、亚洲大学排名33,在葡萄牙语大学联会中名列第一。宋永华告诉新京智库,澳门大学是粤澳深度合作的参与者、受益者、见证者,“如今要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贡献者”。

  宋永华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研究,在大规模新能源消纳与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、创造性的贡献,先后被评为欧洲科学院院士(外籍)、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。宋永华曾先后在英国、中国内地4所知名高校任校领导职务。2018年1月任澳门大学校长,成为该校第九任校长。

  《纲要》让澳门拥有新定位

  新京智库:《纲要》发布对澳门带来了哪些影响?

  宋永华:虽然《纲要》发布后发生了新冠疫情,这对一些项目的推进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,但即使如此,《纲要》还是给澳门带来了一些显著影响,这可以从下面几个维度来说。

  第一,澳门有了新的定位。在粤港澳大湾区“9+2”个城市中,《纲要》明确澳门是四个中心城市之一,这使得澳门成为珠江西岸(下称“西岸”)唯一的中心城市,成为与广州、深圳和香港一样重要的节点城市。同时,澳门要力争建设成为一个世界旅游休闲“中心”和国家商贸合作“平台”。

  此外,澳门要成为一个以中华文化为主流,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“基地”。这赋予了澳门明确清晰的定位。以前,澳门是深化和广东、珠三角的合作,进而融入国家。而大湾区概念提出后,澳门是大湾区建设的一部分,是和其他城市一起共建大湾区了。从定位上说,这对澳门是非常大的影响。

  第二,成为大湾区的一部分之后,澳门发展的舞台得到了拓展,发展的空间更大了。澳门人口少、土地紧张、产业链也不健全,现在要参与共建大湾区,这对澳门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。这几年来,澳门与广东一些城市建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,推动了一系列项目的开展。

  第三,2021年9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随后成立了合作区管委会。这实际上是《纲要》出台后对澳门发展一个非常具体、战略性、国家层面的措施。它不仅是成立了一个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,而且是给澳门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,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。

  因为《方案》提出要“不断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”,成立的合作区管委会执行委员会主任由澳门特区政府提名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也就是澳门在主导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。这与前海、南沙两个平台不同,后者均由广东主导。所以,可以说,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一个重大创举,是《纲要》发布后大湾区建设史上最重大的一件事情。

  澳门大学。图/受访者供图

  要办好大湾区高等教育

  新京智库:你曾表示,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,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这些空间是什么?

  宋永华:《纲要》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战略定位是“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”,所以大湾区就要以创新来驱动产业发展。全球一流湾区有纽约湾区、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。这三个大湾区之所以能发展起来,很重要的原因是由创新发展驱动。确切些说,一流的湾区需要一流的大学。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湾区、一流的城市是共生的。

  从这四个湾区来看,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,从高校的数量上说,不是太落后于其他三个湾区,但是办学的整体水平,比如人才培养、基础研究,以及产学研产出还是有很大差距。

  新京智库:怎么缩小差距?

  宋永华:首先就是布局高等院校。这个问题近些年来得到较好的改善。广东几个主要城市都在申办自己的高校,一方面是自主办学,比如中山要创办中山科技大学,东莞创办大湾区大学,另一方面更是在大力引进,如香港浸会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、香港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、香港城市大学已建或正筹建分校。可以说,即使是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,广东这几年来在高校布局上的速度,可能都是惊人的,无论是办学数量,还是办学特色分类。

  有了这些学校,接下来就得办好其他几件事情了,要引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,要有高水平的科研环境,比如先进实验室、先进的科研设备,还要有高质量的学生。由于社会分工不同,大学是在基础研究、原始创新及相关关键技术突破方面承担着主要责任。当然,这些研究还要服务于社会,这样才能助力大湾区建立一个良好的产学研链条。

  其次,大湾区还要依托这些大学和产业布局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。国家级的科研平台投入很大,有些不是一所学校或一个企业能负担得起的,但我们很高兴看到,国家新设立的9个国家实验室,大湾区有2个。此外,广东省也布局了一批省级实验室。这些都是将来大湾区产业发展和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的重要前提。

  最后,大湾区要建起一个良性的产学研体系、科技创新体系。高校基础研究能不能发挥作用,也需要大湾区的企业参与进来。大湾区有很多高科技知名企业,像华为、腾讯等。只有高校、企业加强互动,才能建成一个从高校的实验室技术专利,到企业的工厂产品的完整创新驱动的产业体系。

  人才强市不是短期策略

  新京智库:大湾区某些地方的实力还相对较弱,有策略地引进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、高端人才能否缓解当前的形势,还是只是一个短期的策略选择?

  宋永华:大湾区西岸有佛山、中山、珠海、江门和肇庆,还有澳门,西岸的高等教育,不管是数量还是办学层次与东岸(广州、深圳和香港)相比确实有很大差距。在西岸5个城市中,叫大学的目前只有五邑大学,其他都是学院,或者异地大学的校区或分校。

  不仅如此,西岸的产业也比东岸实力相对弱。这就是说,西岸没有高水平的大学,无法自己完成人才培养,所以科学创新能力较弱。企业要发展,要专利,要解决关键技术问题,就只能到东岸,或者到国内其他城市或境外去引进人才,特别是引进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、高端人才。这肯定是缓解西岸当前局势的有效手段,但这不应是一个短期策略。即使西岸把自己高水平的大学办起来了,也还要继续引进人才。

  英国本身有很多世界知名高校,但是今年还出台了吸引全球前50强高校毕业生的人才计划。北京、上海也有类似的引进人才政策,而北京、上海是国内高校云集,办学水平、质量都最好的城市。所以,人才强市、人才强区、人才强企、人才强校,是一个长期战略,不能作为一个短期策略。

  新京智库:大湾区要建成世界一流湾区,高等教育需补齐哪些短板?

  宋永华:数量上要加快建设步伐,不仅是大湾区的西岸,东岸也要。东岸的城市,除了广州、香港,深圳原来也没几所大学,只是近些年才通过引进、联合办学和自主办学,高校数量才多了起来,而东莞、惠州还是缺。

  除了数量,学科布局也要科学,特别是科技类学科的布局,这要服务大湾区的需要,因此需要协同考虑。

  澳门大学搬迁到横琴岛的校区全景。图/受访者供图

  大湾区也可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

  新京智库:公开数据显示,广东电力的约1/7,香港电力的约1/4,澳门电力的约9成依靠域外输入。从电力能源安全以及“双碳”目标实现的角度来看,你对大湾区电力能源的安全发展有何建议?

  宋永华:大湾区的电力能源消费量在全国范围内来说是很大的。人均的话,澳门可算最高,人少,商业用电却是比较多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要让大湾区协同发展的话,能源供应肯定是基础和前提。大湾区的工业、服务业和民生等都需要能源(电力),因此需要在区域内适度超前发展足够电力来源(自建或外区域输入)。

  与此同时,考虑到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,中国60%-70%的人生活在城市,75%-85%的能源消费在城市,80%左右的碳排放来自城市。

  因此,大湾区的能源生产也要清洁化。结合大湾区的实际情况,可以布局相应的核电、风电(海上风电),以及加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。浙江省以前的分布式光伏占了全国的五分之一,广东也需要加强分布式光伏建设。此外,还可以考虑适当建一些燃气发电厂。因为广东的电力有一部分来自省外,比如西电东送的。大湾区就要通过绿电交易,推动供电方的电力生产清洁化,降低碳排放。

  能源使用也要低碳化。城市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交通、建筑等领域。所以,城市运行要尽量电气化,如大力发展电动汽车,大湾区不管是陆路上,还是水上交通都要逐渐电气化。同时,也要做好需求侧负荷管理。比如,大湾区的空调用电量很大,夏天占了近全社会用电量的一半,因此就需要综合利用能源系统,提高节能和互补效益,这就要求做好需求侧管理和调控。

  此外,还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,比如物联网技术,智能传感等支撑大湾区城市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转,以实现高效、安全、低碳运行。2018年,澳门大学成立了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,我们选择了智慧城市最重要的三个应用领域:能源、交通和灾害防御。比如我参与的能源领域,我们联合南方电网和国电投建立联合实验室或者推进一些项目合作。

  通过这些措施,实现大湾区能源结构的优化发展,推动能源系统的低碳化和清洁化,我觉得大湾区是可以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。

  澳门大学要做大湾区的“贡献者”

  新京智库:你觉得《纲要》发布对澳门大学带来哪些影响?

  宋永华:澳门大学是澳门特区唯一一所综合公立性大学,所以我们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定位,首先是服务澳门特区,配合澳门特区的发展需要。《纲要》发布后,澳门大学重新设定了自己的办学定位,因为我们要共建大湾区,所以澳门大学的新定位是:立足澳门、共建湾区、融入国家、走向世界。

  并且,作为横琴岛上的唯一大学,澳门大学要肩负起大湾区特别是横琴粤澳深度区发展的重大责任。因此,澳门大学在学科设置、科研方面都紧密对接大湾区发展所需。换句话说,澳门大学新校区作为2009年首次提出开发横琴岛以来的首个建设的大项目,拥有了如今1.09平方公里的美丽校园,既是粤澳合作的参与者、受益者、见证者,更要做一个贡献者。

  新京智库:澳门大学能给大湾区建设贡献什么?

  宋永华:首先是贡献人才。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,澳门大学现在不只仅仅服务澳门,还要服务大湾区,因此澳门大学要扩大招生。原来,澳门可能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,但现在我们要根据大湾区的需要,在一些领域扩大招生。首先是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,澳门大学的硕士研究生60%、博士研究生80%来自内地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。

  澳门大学向大湾区招生有两个优惠政策。一是有分数优惠。考生来自广东省境内(不含珠海)的减免5分,珠海(不含横琴)的减免10分,横琴的减免15分。二就是给奖学金。

  同时,澳门大学新开设了一些大湾区甚至国家所需的新学科专业,比如微电子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认知神经科学、金融科技、先进材料等一系列大湾区产业发展急需人才的学科。此外还推出了一批专业博士学位深造,如DBA(工商管理博士)、EdD(教育博士)和DPA(公共行政管理博士)。一句话,就是要通过增加人才数量,提高人才层次和拓宽人才专业设置来服务大湾区建设。

  其次,澳门大学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,教育部的前沿科学中心,还有珠海澳大研究院,我们还建立了相应的研发中心,将澳门大学的科研成果推向内地,服务大湾区的产业创新。

  最后,澳门大学也在加强与大湾区的高校、企业间的合作。比如,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开设了大湾区第一个“2+2”的本科学制,覆盖土木、电力、电子等专业。我们也和南方科技大学、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。除了与广东的高校,也与当地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。粤港澳三地现在批了不到20个联合实验室,但有9个是澳门大学参与建设的。

  新京智库:澳门大学在助力大湾区建设方面做了很多事,你最满意的一件是什么?

  宋永华:很多事都很满意,如果要说最满意,就是建立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。这是澳门大学在大湾区,也是在内地建立的第一个产学研基地。这个研究院根据澳大的强势科技领域建立研发中心,比如微电子研发中心、中医药和转化医学研发中心、智慧城市技术研发中心和先进材料研发中心等,同时也与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。

  通过这个基地平台,我们已经孵化了几家高科技企业。这是澳门大学在大湾区建设发挥的实质性贡献。当然,还要继续努力了。

  粤港澳融合首先是人心融合

  新京智库: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世界一流湾区,你有哪些建议?

  宋永华: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,那么三地需要各自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,贯彻落实好国家战略,共建大湾区。因为我们都是大湾区的一部分,与过去的认知、理念不一样了——这个理念不仅是大学、政府,香港、澳门的居民要改变,青年人更要融入到大湾区建设中来。

  我经常跟学生说,大湾区建设既是机会、机遇,也是挑战。作为一个居民,要融入其中。首先是人心相融,要把这件事当做是自己的事来看待,你就是其中的一部分。所以,我们鼓励澳门大学的学生去内地实习,不仅去企业实习,还要到政府部门去实习,不仅要到金融机构去实习,也要到产业企业去实习。

  其次,粤港澳三地的规则对接、政策衔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。虽然粤港澳三地同属一国,但三地有两种制度,三种关税,三地的决策机制不一样。我经常跟同事说,虽然我们都是中国人,似曾相识,但很陌生,你去办事时发现决策程序完全不一样。又如饮食,三地好像吃的都是粤菜,但是又很不一样,港澳更多元。再如高等教育,因为体制机制不一样,我们要把高校办好,就要发挥各自的优势,不能搞同质竞争。

  再次,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,经济相对发达,科技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强,因此,大湾区要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。比如,现在因为新冠疫情出国留学存在困难,但是到澳门、香港来深造是没有问题的,港澳高校的国际化程度肯定比内地高校强。比如澳门大学拥有以中华文化为主流、多元文化共存的校园环境,全球招聘的高水平师资队伍,采用国际化的办学模式,并协同学院与书院优势,为学生提供全人教育的环境。教学语言采用的是英文,我们的工作语言还有澳门的官方语言中文、葡文,校园内可以说形成了“三文四语(英语、葡语、普通话和粤语)”。

  最后,我们感谢并希望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,特别是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布局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。

  撰稿/新京智库高级研究员肖隆平

  编辑/李潇潇

  校对/刘越
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经本站整理和编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交流和学习之目的,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,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,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。管理员邮箱:y569#qq.com(#转@)

此文关键词:

相关内容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

推荐资讯

热门资讯

年的服务积淀

落户二维码
深圳落户条件电话13671738356
微信号
立即
咨询